(原载于《香城都市报》2016年5月5日第10版)
随着初夏来临,气温回升,湿热模式开启,全国多个省份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。日前,记者从咸宁市第一医院传染病内科主任万禧伟处了解到,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患病人群,同时也是重症病例的高发人群,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时需要特别注意防范。
早期症状
“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、多发病,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。”万禧伟主任介绍,手足口病以发热、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。初始症状为低热、食欲减退、不适并常伴咽痛。发热1-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,开始为红色小疱疹,然后常变为溃疡。
据了解,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和感冒很相似,患儿可能会有咳嗽、流涕、流口水等症状。部分患儿会发热,嘴内会有疱疹、溃疡。接着,疱疹会出现在患儿的手足部、臀部。这种疱疹约米粒大小,周围有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万禧伟主任提醒,一旦患儿出现呼吸频率变快、发烧至39℃及以上或是反复发烧、心跳特别快时,家长应及时送孩子就医。
做好防护
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、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,因此,预防“病从口入”,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。万禧伟主任介绍,手足口病不严重的病人几乎不需治疗7-10天内便可康复,并发症不常见,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,其症状是发热、头痛、颈直或背痛,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。
“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很严重的危害,但手足口病有一定的传染性和爆发性,再加上没有特效的药物,只能对症治疗,这让很多家长紧张不安。”万禧伟主任强调,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,做好预防工作才是应对手足口病的最有效方法。
“饭前便后、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,不要让儿童喝生水、吃生冷食物,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都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。”万禧伟主任同时提醒,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,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,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居室要经常通风,勤晒衣被。
及时就诊
“婴幼儿和儿童作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,5岁及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。”万禧伟主任特别提醒,虽然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,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,也无任何症状。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,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,避免传染给孩子。
“由于手足口病是一种可以通过直接与间接传染的病菌,所以一旦发现小儿患上该病,应立即将患儿隔离,以防传染他人。”万禧伟主任强调。另外,他提醒家长也在日常也需做好预防措施,以免孩子受到此病的侵害。
“如果孩子出现发热、皮疹等症状,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,同时要密切观察。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,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。”万禧伟主任最后提醒,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、昏睡、肌肉或身体抽动、呼吸困难等,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。而居家治疗的轻症患儿也不要接触其他儿童,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,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,以减少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