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转载于《香城都市报》2017年9月14日第10版)
ICU,一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,在这里,收治的都是极其危重的病患!
ICU,一个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地方,在这里,很多重症患者获得了新生!
ICU,一个在患者家属眼里充满神秘意味的地方,在这里,他们每天只有半小时的探视时间……
9月12日,晴。当初生的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时,雷晚红和他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伸了伸懒腰,揉了揉酸痛的肩膀。轮班守候在病房外的患者家属并不知道,他们中有的人已经连续工作了24个小时。
“对于主班医生来说,只要有病患,不要说24小时,持续工作30多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!”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主任雷晚红告诉记者,就拿今天来说,主班医生在值完24小时的班后,还得等到上午9点查完病房后才能回家休息,下午仍然得赶回医院继续上班。
休息,对ICU重症医护室的医务人员来说,成为人生中最享受最奢侈的一件事情。
积极救治 不言放弃
“重症医学科作为一门新型跨学科专业,也是医学领域一门最具活力的学科,它与临床各科既有密切关系,又有自身理论体系与特殊的临床医疗范畴,它以机体在遭受严重的伤、病打击下引发的全身病理改变,特别是威胁生命的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。”雷晚红称,重症医学科的主要任务是运用重症医学理论,采用一切当今最先进的手段、中断疾病发展,维护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和内环境稳定,赢得治疗基础伤、病的时间,从而争取尽可能高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。
“很多时候,面对严重车祸、中毒、 脏器功能不全等险、凶、恶病况,大部分医务人员已认为‘无药可救’,但我们仍然积极救治,不轻言放弃。”雷晚红告诉记者,有一次,有位陈姓市民因为染上赌博的不良嗜好,欠下巨额赌债,在债主的逼迫之下,无力还款的陈先生走投无路之下喝了农药,送到医院时已经是昏迷不醒,被直接送进了ICU重症医护室。刚从医院回家休息的雷晚红接诊后,立即赶回医院,在经过一系列的抢救措施后,患者的病情逐步稳定了下来,半个月之后,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 理之下,陈先生终于康复出院。
在ICU病房,记者看到多数患者已经无法说话,身上插满了输液管、引流管等各种管子,连着呼吸机、监护仪等医学设备,机器上的红色数字不停地闪动着。只要床头的机器发出急促的“嘟 嘟”响声,立刻有医护人员赶过来查看。雷晚红说:“作为一个生命支持单元,病情复杂、变化快、突发情况多是最大特点,这就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患者的各项指征,一旦发现异常,必须及时应对。在这里,与门诊不同的是,从病情到寻找病因,再到最后制定治疗方案,每个环节都要细致讨论,就如同破案一样,不能放过一点蛛丝马迹。因为,哪怕任何一点疏忽都有可能致命。”
据了解,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,每年都会接诊多例农药中毒患者,在没有设立ICU重症监护室前,农药中毒患者死亡事件时有发生。自2013年该院ICU重症监护室成立以后,农药中毒患者基本都得到及时救治,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能力。
坚持学习 深入前沿
作为重症医学科主任和一名学科带头人,雷晚红深知自己肩头责任重大。为此,他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、实践,练就了一身基础理论扎实全面、实践经验丰富的过硬本领。
为了顺利担负起全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重任,雷晚红深知必须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团队,为此,他坚持不懈地组织科室业务学习,以疑难病例讨论、临床知识点培训、带教讲解等形式, 夯实基础,深入前沿。同时,他反复派出医护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、培训,每当科室内出现值班医生不足现象时,他顾不上吃饭休息,自己带头顶岗上班,饿了,就在科室内对付吃上两口,困极了,就在办公室椅子上打个盹。
除了提升业务水平外,雷晚红还特别注重培养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精神,定期召开质量安全控制会议,制定了交接班制度、危重病人护理制度、专科培训制度、临床科室交接班制度、准入制度、探视病人管理制度等十余项管理制度,使医疗护理工作有章可循,提高了科室的管理水平,使科室步入规范化、制度化建设的轨道,同时为医院开展高、难、险手术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。
生活护理 无微不至
“大爷,您今天感觉好点没有?”“刘姨,我来帮你清洁面部……”正在忙着为病人做护理的护士长余爱云介绍,进入重症医学科治疗的病人,几乎都是急危重症患者和大手术之后的病 人,病种多,病情复杂,所以对护士的素质要求极高,作为ICU的护理人员,她们不但要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,还要对重症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。
采访中,刚做完肿瘤手术的吴大爷还没从麻醉中苏醒,便被直接推进了ICU。医生们交接着病情,余爱云和另外几名护士一起,左右两边将吴大爷“转移”到了ICU病床上,并迅速为他接好各种仪器,输上液。
在余爱云看来,ICU的护理工作很 细碎,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。对于刚收进来的术后患者,前2小时每隔15分钟要记录一次生命体征;对于病情平稳的患者,每1小时记录一次生命体征及护理内容,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、拍背、按摩受压处有时甚至需要为病人吸痰和清理大小便,每4小时为患者测量体温。当初,这份工作的挑战性吸引了年轻的她与同事们入行;如今,她和同事们在辛苦和高压下艰难坚守着,她们仔细观察病人,不放过任何细节,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。她们对生活护理从不敷衍,再严重的病人在她们护理下,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压疮。正是她们过硬的工作作风,密切的配合,让医生们每一个医疗救治方案发挥出对患者 最大的救治作用。
医疗设备 精湛优良
在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,记者看到,这里,不但有着技术精湛,优质服务的医护队伍,还拥有一系列高、精、尖设备。配有全自动新风系统,10万级层流净化装置,以保证病房空气质量,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;10台床旁多功能心电监护仪,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24小时监控;配备了电子纤维支气管镜、体外起搏除颤仪、呼吸气囊和吸痰器等设备,为危重病人抢救赢得 宝贵时间;温湿度控制系统,正负压调控,高级呼吸机,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机(CRRT)、除颤仪、中央监控系统、多功能监护仪、国内外先进设备,保证危重病人有一个综合的、连续的、安全的治疗过程;科室还配备有便携式血气分析仪、血糖仪、十二导联自动心电图机、摄片机等,为病人的诊断、治疗提供可靠依据,并减少了危重病人在检查途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。
“有了这些先进设备,再加上我们医护人员的高超技术,重症医学科可以充分应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延续性生命支持,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和器官功能治疗、防治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症等危重疾病的治疗,我们完全可以给病人一个生命的奇迹!”雷晚红主任介绍,拥有先进仪器的重症医学科,可以更好地发挥医院的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咸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以来,凭藉着精湛的医术、科学的管理、一流的服务,成功地抢救了上百例严重的复合伤、多发伤、特重型颅脑损伤、重度中毒、有合并症的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内科系统危重症、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病例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,给许许多多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,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。